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冲击与重塑,券商行业不平凡的2023

时间:01-02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17

冲击与重塑,券商行业不平凡的2023

2023年对券商行业而言是在重重压力下寻求突围与重塑的一年。这一年,券商经历了行情低迷、降佣降费、投行业务遇冷等带来的收入冲击。但与此同时,行业竞争白热化形势下,财富管理转型加速,行业并购浪潮再起,券商生态正在悄然重塑。回顾这一年,第一财经以六个“关键词”,记录下券商行业颠簸历程中的关键足迹。“降佣降费”带来收入冲击2023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对券商收入带来一定冲击,也倒逼券商由“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市场转型。证监会7月份公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其中主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的管理费、托管费费率统一调降至1.2%、0.2%。12月8日,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启动,调降公募基金交易佣金费率、降低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券商来自于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佣金收入,主要包括券商代销基金产品的销售佣金、代购第三方服务以及研究所提供投研服务等获得的分佣收入;二是券商参控股基金子公司,由子公司贡献利润收入。因此,公募费改后,券商收入或将受到“三连击”:一是权益类基金产品管理费率下调后,券商收取的管理费分成随之下降。二是交易佣金费率下降,分仓佣金的规模缩减。其中,券商研究所收入主要来源于分佣,受到的影响也更大。三是基金公司收入下降及分配比例下调,分配或合并到券商的净利润也将减少。而两轮费改对券商的冲击,已开始传导至一线工作人员。“今年不仅在收入方面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下降,业绩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目前已有部分券商在考虑降薪裁员或制定新的考核机制。”有券商分析师在与记者交流时称。在交易量和费率双降的压力下,券商机构服务格局亦将发生变化。销售佣金的集中度下降,交易佣金支付走向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研究所业务将更加重视研究能力的提升。而财富管理业务也将加速由“流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转型,资产管理规模与投顾服务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并购重组”行业整合浪潮再起在证监会表态支持投行并购重组之后,券商行业并购重组进程明显加速。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备受关注的四家券商并购案相继传来消息。12月27日,华创证券母公司华创云信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子公司华创证券拟控股太平洋证券的议案》。本次收购后,华创证券持有太平洋证券10.92%的股权,但能否在太平洋证券董事会换届时取得多数席位,存在不确定性。12月19日,推进两年多的“平安+方正” 券商并购,上报合并问题解决方案的限定期已到,但相关方对此都未对外进行正面回应。近日,中国平安对此事进行回应时称,“将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出发,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和指引,稳步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12月15日,证监会核准国联集团成为民生证券主要股东,并在批复中指出,民生证券应当会同国联证券、国联集团稳妥有序推进与国联证券的整合工作。此前3月15日,国联证券大股东国联集团出资91.05亿元,溢价55%竞得民生证券30.3%的股权。12月8日,浙商证券公告,拟受让国都证券约19%股份,相关事项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与此同时,今年以来,10多家券商股东抛出中小券商股权交易信号,优化自身资产结构,同时也为券商提供了并购重组标的。市场认为,2024年券商并购将迎来窗口期。在一位证券行业人士看来,券商的并购重组充满不确定性,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实践。目前,并购重组的进程加快,未来以央企大型券商为基石,地方国企整合为主的中型券商为核心,以创新驱动的互联网中小券商作为补充的券商新业态正在形成。“IPO收紧”投行遇冷并转向在A股IPO、再融资收紧的背景下,券商投行业务承压,收入受到冲击。与此同时,投行业务布局也开始发生转向。8月27日,证监会宣布根据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同时,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上述调整举措发布后,A股股权融资规模节奏明显放缓,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受到一定冲击。截至12月29日,A股全年股权融资总额11344亿元,同比下降32.65%;融资企业818家,同比下降16.10%。从收入上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超过七成业务收入下滑,包括部分头部券商在内,10余家券商投行收入同比降幅超过3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3年A股市场整体融资缩水,但北交所成为券商投行谋求业务增量的新阵地。今年以来,部分头部券商北交所保荐承销项目明显增长,另外部分布局北交所的中小券商,也在投行业务收入增长方面取得亮眼成绩。据了解,目前北交所正在加快落地直接IPO相关制度,这也吸引诸多券商关注,北交所成为多家券商的必争之地。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指出,明年北交所对投行来说是个机会,市场对北交所的估值、流动性以及转板预期提升有所期待,企业的态度有所转变,券商也在积极储备直接IPO项目。“两融新规” 顺势发力两融业务今年上半年,两融业务规模持续萎缩,上市券商的两融利率集体下滑,券商“降费”竞争持续,两融新规后,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部分券商的融资利率最低下降至5%,甚至有中小券商降到4.5%左右。8月27日,证监会发布系列政策同时,沪深北交易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在此背景下,为提升两融交易活跃度,多家券商通过降费手段扩大两融业务规模。Wind数据显示,9月-11月,两融余额逐月回升,截至2023年11月末,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67万亿元,较8月末提升6.43%;其中融资余额为1.59万亿,较8月末提升7.43%;融券余额为794.54亿元,较8月末下降15.36%。之后10月17日,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将融券保证金比例提高至最低8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并直接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近日,证监会就券商融资融券新规落实情况进行回应,新规发布后,证券公司通过发布公告、修改合同、签署承诺书等方式将新规要求告知投资者,同时,在完善系统方面,目前部分公司已上线新系统。整体来看,多数证券公司在落实新规要求上基本到位,但现场检查也发现个别证券公司存在关联方核查不够深入等问题。“资管子扩容”加速财富管理转型今年以来,各家券商布局资管子公司动作频繁,券商资管子阵容持续扩容。据统计,年内包括华福资管、国信资管、长城资管、华安资管、国联资管在内,共有5家券商资管子相继获批筹建,券商资管子扩容至 30家。与此同时,今年申万宏源资管宣布开业。目前仍有包括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券商在排队等候审批。同时,在复杂的竞争格局下,各家券商开始寻求新的转型突破口。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再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进而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是券商资管实现公募化转型的路径之一。今年券商资管子扩容的同时,公募化转型趋势明显。年内招商资管、兴证资管公募资格相继获批,目前已具备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子公司达到10家。截至目前,已有14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子取得公募资格。此外,广发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安信证券资管等均在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中。一位券商业内人士曾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当前多数券商资管业务受制于公募牌照的欠缺、投研能力不足以及私募发行模式等,资管规模受到挤压。“一参一控一牌”政策后,券商进入公募赛道是大势所趋,公募牌照的扩容也将为券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量。“严监管加码”罚单数量激增2023年,主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在全面注册制下,股票发行审核上市效率不断提升,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作用也进一步强化。在此背景下,监管对券商的监管持续加码。今年以来,超过80家券商被罚,仅三季度监管开出的罚单便有近百张。从处罚情况来看,投行业务、研报业务以及经纪业务均有涉及。其中投行业务和研报业务仍是 “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年内有超过2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被罚,多家券商涉及IPO业务违规。此外,研报业务罚单总计超过50张。11月初,证监会通报了对8家券商投行内控及廉洁从业现场检查的情况,并点名了包括华创证券、国信证券、万和证券等在内的7家被处罚券商。通报显示,检查主要发现了四大类问题: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有效性不足;二是“三道防线”把关不严;三是薪酬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四是廉洁从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压实保荐机构责任方面,11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对IPO企业上市辅导和现场检查相关规则进行了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包括充分了解辅导对象及“关键少数”的口碑声誉情况。其中,主要涉及企业违法违规、失信背信以及潜在风险等情况;针对首发企业检查后申请撤回、检查中多次出现同类问题、阻碍检查等行为将进行更严格的制度约束等。2024年,资本市场将继续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证监会表态将切实把监管“长牙带刺”落到实处。展望新的一年,券商也将面临“全链条监管”,要想在重重压力中实现突围和重塑,唯有加强内部治理和文化建设,守牢合规风控底线,归位尽责,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